首页
史海揽要 名家名著 现代

余介石与《珠算教学研究通讯》
  余介石(1901—1968),字竹平,号慰慈,安徽省黟县人,192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历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等院校讲师、教授,他毕生致力于大中学数学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热心并致力于珠算研究,对新中国的珠算事业有较大的贡献:(1)推动了1963年“珠算及辅助工具座谈会”的召开,从而打破了珠算界长期停滞寂静的局面;(2)编印刊物《珠算教学研究通讯》,促进了我国珠算技术的发展(3)在珠算史研究和考证上取得了重大进展;(4)发起翻印了许多古珠算集;(5)重视和推动了中小学珠算教学的改进。余介石先生为培养我国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珠算研究做出了重大成绩,对改革、使用和推广珠算技术起了积极作用。正因为如此,余先生在我国数学界、珠算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相关链接:
链接一:余介石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热心并致力于珠算研究,在《工商导报》上开辟“珠算速成信息“,编写《实用珠算学习法》、《珠算速成法》、《简易珠算法》,自珠算及辅助工具座谈会后,他为了报道珠算改革情况,介绍珠算新法,自刻、自印油印刊物《珠算教学研究通讯》,这是我第一份珠算杂志,这为当时交流经验,促进我国珠算技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此外,他还发起翻印了许多古珠算集,如吴敬的《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和王文素的《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等。余介石教授在珠算史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有:第一,首先著文批判日本有山崎与右卫门提出的中国算盘来自古罗马的臆说,提出中国算盘是我国独创的观点;第二,查清了刘因《算盘》诗中的用典,对该诗作了正确的解释;第三,在宋代钱易《南部新书》中发现“鼓珠”,可为北宋已有算盘或同类算具的佐证;第四,对巨鹿出土的算珠、《清 明上河图》中的算盘图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第五,提出现代算盘是《数术记遗》中的珠算和太一算综合改进而来的观点;第六,否定中国古代有过筹算盘;第七,由王文素的“众九术”发现“众九为商”的珠算方法。余介石先生非常重视中小学珠算教学的改进,曾往北京市郊区中小学实地调查听课,召开座谈会,了解珠算教学情况,还亲自编写教材供他们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不仅是一位有造诣的数学教育家,更是振兴现代珠算的先驱,为珠算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守义与《三算结合新算法》
  王守义(1912—1976)字溟南,山东临清县人,早年就读于山东齐鲁大学天文数学系,以后就读于武汉大学,1939年毕业,1954年至1976年担任西北师范学校、甘肃师范大学数学讲师,他所著的珠算方面的书有《三算结合教学情况简介》、《三算结合新算法》,在珠算方面的创见有二:一是乘除比例运算,二是用珠算解代数方程。

王善彰与《新珠算》
  王善彰(1906—1988),上海市崇明县人,历任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大同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财经学院等院校讲师、教授,一生爱好珠算,热心珠算事业,编写了《实验珠算》、《实用珠算》、《新珠算》等珠算专著。1956年设计了两种简易助算器,1966年,在《珠算教学研究通讯》上,与余介石教授共同发表了《我国算盘的发生与发展》和《从珠算的历史发展谈珠算的教学改革》论文,对珠算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1972年前后积极倡导和推动“三算结合教学”工作。

华印椿与《中国珠算史稿》
  华印椿(1896-1990),江苏无锡人,1920年毕业于上海留法勤工俭学职业教员养成所,是我国近代唯一终身从事珠算研究的学者,是公认的当代中国著名的珠算学家。他对中国珠算事业的贡献主要有:第一,发表了《论中国算盘的独创性》,纠正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算盘来源于罗马之说,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第二,花了近十年工夫,完成了近四十万字的《中国珠算史稿》,填补了中国珠算史上的一大空白;第三,致力于珠算改革,撰写了《珠算速计法》、《财经珠算》、《珠算教程》等珠算论著,并主张废除旧口诀,废除旧算器;第四,推动了中国珠算协会的成立和发展,是中国珠算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相关链接:
链接一:珠坛泰斗——华印椿
  华印椿是我国近代唯一终身从事珠算研究的学者,是公认的当代中国著名的珠算学家,他自青年时代起就积极投身于是珠算教育事业中,于1925年,29岁时就出版了第一部著作《珠算速计法》,解放后的几十年里,他更加积极地开展珠算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近十部珠算专著,其中《论中国算盘的独创性》一文,则是一篇捍卫祖国尊严的力作。那还是1954年日本珠算权威山崎与右卫门博士作出了中国算盘来源于罗马的臆断,当时余介石先生就曾撰文予以反驳,但1975年时,日方又有学者撰文说“中国算盘来源于罗马”,为此,华老翻阅了大量史籍,为查找孤本,专程两趟自费去北京大学,历经两年多,完成了论文《论中国算盘的独创性》,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证实算盘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筹算。论文一经发表,国际公认。日本全国珠算教育联盟会长荒木勋和研究委员户谷清一发表了论文,深表折服,从而维护了中国珠算在世界科技史上应有的辉煌地位。同年十月,日本珠算教育联盟组团来华,赠华老金算盘、金座钟各一,颁发表彰状,肯定了华老“涉及珠算历史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珠算源远流长,却从来没有自己的一本珠算史专著,1970年华老敢为人先,以顽强的毅力,积数千年中国珠算先驱之成果,聚自己几十年对珠算探究之心血,潜心钻研十五个寒暑,在他九十诞辰时完成了近四十万字的《中国珠算史稿》,填补了中国珠算史上的一大空白。
  他是一名学者,但他所具备典型中国知识分子品格——坚硬的中华民族脊梁,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可敬可佩。一次,华老接到日本寄来的珠算资料,其中有一则亚洲珠算联盟成立的消息,参加者有日、韩、港澳,台湾也以“中华民国”名义挤入,他看后义愤填膺,当即与余介石先生联名修书日本,表示不满,坚决抵制。
  1982年8月12日,他在江苏省政协遣责日本官方纂改侵华历史的会议,首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三十万同胞建立纪念碑,这一建议很快被采纳而正式实施,华老是非分明,其凛然的民族大义可见一斑。华老给中国珠算事业留下一笔宝贵财富,他爱国情愫,高风亮节,更将流芳百世。

殷长生与《考察清明上河图,鉴定中国算盘产生的年代》
  殷长生(1914-2001),原籍山东,出生于辽宁旅大市,1937年毕业于大连财经学院,是我国著名的珠算专家,曾担任中国珠算协会副会长、顾问等职。他长期从事财会工作和珠算科技事业,对我国现代珠算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一,积极投身于中国珠算史的研究工作,撰写的论文《考察清明上河图,鉴定中国算盘产生的年代》,以大量史实论证了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确实是一把同现代算盘一样的计算工具,从而以此推断中国算盘产生于唐代,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中外许多专家的赞同;第二,坚持珠算改革,在算理算法方面,有《新珠算法》、《现代珠算》、《殷长生珠算法》等珠算论著,在算具改革方面,研制出“殷长生珠算器”,对珠算乘除法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第三,翻译了《学习珠算可以增强脑力》、《国外珠算情况汇编》等多册日本珠算著作,同时将中国的珠算著作译成日文,促进了中日国际珠算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第四,致力于中国珠算协会成立,是中国珠算协会创始人之一。

相关链接:
链接一:珠算对外交流的架桥人
  殷长生教授长期从事财会工作和珠算普及事业,是我国珠算界颇有名望、深受广大珠算科技工作者爱戴的珠算专家,1964年1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召开珠算及辅助工具座谈会》的消息时,又发表《殷长生珠算器》一文,并通过中央广播电台,用日语向日本广播,表示中国珠算事业出现生机,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珠算器未能推广,但他对珠算改革的思想,对以后珠算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是一名杰出的日文翻译家,他对中日珠算学术交流做出了特殊的贡献。1979年4月28日——5月3日,中日珠算界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当时安排了一个日文翻译团,但当翻译们听到留头乘、商除法等珠算名词时,都无法翻译,所以整个翻译工作全落在精通日文又深谙珠算的殷长生的身上。他纯熟的日文学术用语,为中日珠算学术界搭起了桥梁,保证了大会的圆满成功。在中国珠算协会筹备期间,有一项最急最难的任务,那就是要在日本珠算学术团来华之前,翻译并印出日本全珠连会长荒木勋先生的新著《学习珠算可以增强脑力》一书,因为这一新书,对中国珠算开展工作有利,它讲清很多我们一时讲不清的问题,然而文章在十万字以上,仅短短四五十天内,翻译和印刷成册,是谈何容易?当时身为中国珠算协会筹委会副主任,又精通日文的他,白天上班,晚上译书,边译边寄给在桂林的朱永茂逐字逐句地校对,仅花了四十天的时间便完成译稿,而他们却没有分文收入。
  殷长生先生在中国珠算史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早在六十年代,他就和余介石教授一起对《清明上河图》中的算盘图进行了考察,七、八十年代,又进行了认真考察,撰写了论文《考察清明上河图,鉴定中国算盘产生的年代》,以大量史实论证了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确实是一把同现代算盘一样的计算工具,从而以此推断中国算盘产生于唐代,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中外许多专家的赞同。
  殷长生先生以高度的责任心致力于我国的珠算科技事业,为我国的珠算协会建立和珠算对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永茂与《无诀珠算》
  朱永茂,河北滦南县人,1961年毕业于天津师院数学系,曾任中国珠算协会副会长。他一直从事珠算教学和科研工作,对珠算算史、算理算法等研究造诣颇深。他在珠算方面的主要贡献有:第一,撰写的论文《关于珠算起源说的探讨》,提出了汉代说的观点;第二,在算理算法研究方面,创立了珠算新体系——补数体系和连续取商,并著有《补数乘除法》、《珠算速捷法》、《无诀珠算》等论著;第三,以第一副主编的身份,组织编写了大型工具书《中国珠算大全》,填补了珠算工具书的空白;第四,主编了《珠算科技知识》,推动了中国珠算的普及工作;第五,参与中国珠算协会筹备常务工作,为中国珠算协会的成立做了大量的工作,贡献突出。

相关链接
链接一:朱永茂
  朱永茂是中国珠算协会成立的功臣之一。他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对珠算的算史、算理、算法等研究造诣颇深。1959年已考入天津师院数学系的朱永茂以数学原理为基础,进而系统研究,寒暑几度,终于创造出一种既能速学又能速算的新型计算体系——补数计算体系,因其不用传统的九九和归除口诀,又称“无诀珠算”,。1981年,他专著《无诀珠算》出版售完,又两次再版,发行达四十万册,1989年全国首届珠算科技知识电视大赛组委会要写一部首届大赛必读书《珠算科技知识》,朱永茂请缨中珠协,接下大令,时间紧,任务重,他组织编委,构筑框架,负重拓进,一稿下来,把多年的隐疾勾发出来,立显不支;二稿下来,心肌梗塞突出,住院抢救,他坚持口授,由时任中珠协全国学生珠算比赛委员会副秘书长胞弟朱永远笔录,完成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他正是以自己献身珠算事业的意志和深厚的珠算理论,为中国珠算事业奋斗终生,为珠算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新与《五字珠算法》
  李新(1923-),河北省卢龙县人,中国珠算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在多年的经济工作中,刻苦研究珠算,关心和热爱我国珠算事业,对我国珠算的贡献有:第一,倡议并发起召开了有名的“桂林珠算座谈会”,为中国珠算协会的成立吹响了冲锋之号;第二,负责中国珠算协会筹备工作,做出了大量工作,是中国珠算协会创始之一;第三,致力于珠算技术改革,先后有《珠算乘除改革》、《五字珠算法》、《正负珠心算》等论著;第四,担任中国珠算协会第一、二届副会长兼秘书长,支持和指导了全国各的珠算活动,推动了珠算事业的发展。

李培业与《世界珠算通典》(中方主编)
  李培业(1934-),李培业,字子植、号贝叶。世界着名珠算史专家,中国着名中算史学家、数学教育家。他在中国珠算史研究方面,获得多方面成就,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根据西周陶丸的发现,首先提出这是古代珠算的实物证据的观点,把我国古珠算历史推前了一千多年;第二,参加主编了《世界珠算通典》、《中华珠算大辞典》;第三,深入研究《数术记遗》后,对我国古代曾经存在过的十三种算具进行了合理推想,提出了李培业推想图,对恢复我国古算具的原貌具有重要作用;第四,研读古算书,对珠算算法的历史演进过程,有许多新的发现;第五,倡议并发起了“纪念程大位逝世380周年学术研讨会”和“王文素《算学宝鉴》研讨会”,对推动我国珠算史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