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著《林家铺子》中的算盘 在所有运用了算盘文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认为运用得最好的典例当属文学大师茅盾先生的《林家铺子》。这部作品通篇五处运用了算盘文化,但每次运用都显现出不同的艺术奇效,折射大师运用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功力之神彩。 《林家铺子》是茅盾先生写于一九三二年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艺术精品。它描述的是一二八战争前后上海附近的一个小市镇林家百货小铺子由挣扎到倒闭的故事,反映了在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剥削和国民党反动派压榨下三十年代初期旧中国小商业衰败的情况,表现了人民抗日反蒋的斗争情绪。其主人公小商人林老板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获得成功的写作技巧方面,算盘文化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 第一次运用算盘文化的段落:“在价目上,林先生也格外让步;遇到那位顾客一定要除去一毛钱左右尾数的时候,他就从店员手里拿过那算盘来算一会儿,然后不得已似地把那尾数从算盘上拨去,一面笑嘻嘻地说:“真不够本呢!可是老主顾,只好遵命了。请你多作几笔生意吧!”这里通过林老板拨算盘的动作,很巧妙地表现出他“精灵机巧”的生意人性格。 第二次运用算盘的段落:“快到上灯时候,林先生核算这一天的流水帐”,“他呆一会,又开了帐箱,取出几本帐簿来翻着打了半天算盘”,“林先生低声叹了口气,觉得明天以后如果生意依然没见好,那他这年关就有点难过了。”这孤灯伴着算盘声的意境是此时此刻林老板低落情绪的烘托和反映。 第三次运用算盘的段落:“在铺面张罗的林先生虽然打起精神做生意,脸上笑容不断,心里却象有几根线牵着。每逢卖得了一块钱,看见顾客欣然挟包而去,林先生就忍不信心里一顿,在他心里的算盘上就加添了五分洋钱的血本的亏折。”这里的“算盘”已经不是实物,它把林老板表里不一苦作生意的复杂心态刻划得入木三分。 第四次运用算盘的段落:“尤其叫林先生猛吃一惊的,是斜对门的裕昌祥也贴起红红绿绿的纸条,也在那里‘大放盘照码九折’了!林先生昨夜想好的‘如意算盘’立刻被对门那些红红绿绿的纸条冲一个摇摇不定。”这里的“如意算盘”实际上是林老板“一厢情愿”的打算和决策的代名词。让人既洞察到林老板的唯利是图,同时更体会到他的万般无奈的失落和颓丧。 第五次运用算盘的段落:“林先生接了那毛巾包,捏一把,脸上有些笑容了。他到帐台里打开那毛巾包来。先看一看那张清单,打了一会算盘,清盘后点银钱:是大洋十一元。”这里林老板对照清单验货、打帐、清盘、点钱等一连串动作,既表现出他的绝处逢生的欣慰心情,同时更表现出他的一丝不苟、随手清盘的沉稳老练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