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研究 文博研究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15-03-17 16:58:59 访问次数:

[摘 要]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特征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就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陈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博物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挑战。原有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中央提出了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建设与服务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公共文化事业服务的重要职责。因此,如何更好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释义

  近几年的发展表明,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正逐渐代替政治统治,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像法国公共法学家莱昂·狄骥指出:“国家就是政府为着公共利益进行的公共服务的总和。”可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由政府生产或提供,以满足社会公众基本文化需要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环境与条件的公共服务行为的总和。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政策法规体系。如由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博物馆管理办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它将对推动博物馆建设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二)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包括建国以后我国建立的覆盖城乡的文化站、博物馆等社会文化网络。(三)现代服务手段运用体系。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技因素的支持,如全国文物信息数字资源共享和数字博物馆等。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延展服务范围。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网上博物馆、流动博物馆、文物精品巡回展等都是应用现代服务手段的新形式。(四)人才队伍培养体系。(五)经费保障体系。

二、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积累、传承、创新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公共性

  博物馆服务本身就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公共性”是博物馆服务的根本属性,若没有了“公共性”,博物馆就失去了存在的社会价值。博物馆属于公共物品,是由政府通过全民税收支持其经费开支而面向全民开放、免费为全民所利用的文化教育设施。博物馆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的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服务。这是博物馆服务的公共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博物馆事业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公益性

  博物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曾指出:“博物馆、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因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博物馆的“公益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三)均等性

  均等性是指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惠及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所普遍享有。2006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这里的“普遍均等”就包含了服务内容均等的内容。博物馆公共服务内容均等指的是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均等化,也就是说对于基本服务内容应该均等地提供给所有公众,即人人都有享有博物馆服务的权利,人人都有享有博物馆服务的机会和能力。

(四)传承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社会服务功能是:弘扬民族文化与精神,承担文明传承和确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博物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用自己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支持地方文化发展,收集、保存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地方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物等,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在传承人类文化、保存文化遗产上,博物馆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五)休闲性

  将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纳入文化休闲范畴,通过自由舒适的环境、文化娱乐消遣(如鉴赏文物精品、亲历文物的复制等),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放松心情、缓解疲劳,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六)发展性

  博物馆的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它通过服务来体现社会价值。但是,博物馆服务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博物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是需要不断地将社会的变化、观众需求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从博物馆内部管理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要不断地发展、创新,与时俱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

三、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

  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党的十七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努力开创博物馆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博物馆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更加崭新的姿态、现代化的管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一)以人为本、观众第一,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涵。

  博物馆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加强文博工作者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精神面貌。要不断加大投入,健全和完善观众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多层次的观众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

1、营造参观氛围

  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时代的到来,大众化的参观需求与服务已不成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上努力创新、提升质态,多设置一些服务单元,多体现“人馆合一”,让每一位观众感到温馨、贴心、方便、快捷。

2、贴近观众需求

  通过调研、采访等方式,主动贴近观众,深入了解观众的参观需求和参观倾向,变博物馆管理者的主观性为大众的需求性,适时增加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项目,拉近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彰显博物馆以人为本的理念。

3、倾听合理心声

  博物馆作为文化服务窗口,在整个服务流程中必须加强与观众的沟通交流,了解掌握观众在参观时存在的诉求。“游客座谈会”、“参观意见反馈箱”、“网友留言”等都是博物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很好形式。博物馆在公众的关注下可以海纳百川、拓宽视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与内涵。

4、关注特殊群体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文博知识,动员社会各方面服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博物馆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自身独特教育功能,为社会公众尤其是特殊群体、弱式群体提供优质服务,特别要在加强青少年教育、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拓展服务渠道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发挥优势、拓宽渠道,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要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参与的双轮驱动,大力拓展供给渠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博物馆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的载体和途径,在坚持公益性为主的前提下,以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为目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博物馆服务事业。

1、开发特色数字资源

  博物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往往是受时空局限的,有了网络化的环境,有了数字资源,博物馆的延伸服务就有了保障。博物馆可将“非遗”重要文物资料、传承人演示录像、博物馆文物精品资料等经过后期编辑、加工制作成多媒体光盘产品进行巡回展播,在为社区居民、武警官兵、福利院老人等多种人群提供优质文化大餐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的特色数据库。

2、利用主流媒体宣传

  “坐以待客”、静态作业是常人对博物馆的认识,一度时期博物馆在生存环境以及一部分人心目中,有被边缘化的倾向,这是博物馆推动全民参观的不利局面。因此,博物馆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宣传造势,发挥媒体舆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断营造全民参观的氛围。

3、吸引社会资金介入

  博物馆深入开展公共文化延伸服务活动,必须要有二个突破:一是要突破传统的服务方式,二是要突破资源单一的局限。因此,博物馆要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赞助冠名、合作主办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介入,争取社会资本兴办展览,嫁接多种资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激发博物馆的内部活力,做大做强文博产业。

(三)拓展功能、扩大延伸,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1、社教服务

  活动包括讲座、室内教程、户外活动等各种观众参与的互动性活动,能在展览外最大可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并在培养观众兴趣的同时吸引公众成为博物馆的长期支持者和志愿者。

2、信息服务

  向公众免费提供网站资讯、资料查询等公益性资料,所有信息服务都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博物馆公共财富实现公益责任的必要途径。

3、专业服务

  提供展览设计、文物修复、文物复制、文物摄影等功能性服务。

4、场馆服务

  博物馆的场馆、设施可以向外单位和个人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无偿或有偿的服务。如名人讲演、继续教育、签名售书、品尝食品、戏剧表演、室内音乐会、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等文化和商业活动的场地。并积极推动博物馆向文化平台和社区活动中心迈进。

  构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开发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是一个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紧迫任务。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博物馆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开发与提升服务能力的新途径,以增强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依赖性、认同感,提升博物馆的文化感召力、竞争力,不断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